为了更广泛了解延安宝塔区的脱贫攻坚情况,实践队一行12人乘车前往宝塔区柳林镇站,徒步走入槐树洼村村子深处,开展实地调研。
道路两旁的丘陵沟壑墨绿间是触目惊心的苍黄,漫空里都是黄色的粉尘,纷纷扬扬。队员们不禁感叹: 以前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只是纸上轻飘飘的理论,熟悉却陌生;今天走在这贫瘠、交通不便的土地上,空白的理论似乎有了血肉、有了重量。离马路较近、交通更为方便的人家大多盖有楼房,围着围墙,有的还开了个小卖部做点生意。地理优势不怎么优越的人家很多只有一两间平房,还有的家里只有一间板房,板房一侧还是沟壑,深度约10米。从整体来说,槐树洼村比山狼岔村的脱贫状况要好一些,但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,村庄凝聚力和村民认同感反而稍显薄弱。
在脱贫政策落实方面,实践队经调研发现,政府对当地的帮扶政策主要有产业扶持、如出资在贫困户住所附近搭建温棚,教育扶持、如国家教育补助,选择一些定向专业可免除学费,还有就是老人的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,大多数老人都享有这些补助。
在脱贫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方面,经调研发现村民家里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在城里上班或打工,空巢老人现象普遍;由于建造机场的需要,部分村民家里的田地被征收;由于村民年龄和体力的限制,耕植的田地有限;村民之间几乎无利益联结,互动积极性不强。农村空心化、农业边缘化、农民老龄化、集体经济空壳化等问题较为突出。
面对这些问题,实践队队员们积极探讨,并且提出建议,希望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,可以重点做好产业发展与兴旺。比如,在槐树洼村,其附近为延安市粮食储备地,周围土地适合农耕,当地可以建立特色农产品企业,发动村民联合种植蔬菜或反季节瓜果产品,运用物流的力量及当地政府自收储备粮的优势,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;另外,村子周围有水泥厂、钻头厂,通过我们的调研,这些厂子的来往运输较为繁荣,可以以这些当地企业为基础,建立企业帮扶机制,带动一批当地的青中年做些非一线工作,促进村落于企业的共同发展。